楊琨出事的導火索據稱是其被推薦提拔一事。2012年年初,楊琨被推薦為董事長、行長、監事長候選人,組織部門為謹慎起見,向紀檢部門了解情況,希望先摸摸底,避免“帶病提拔”。調查中,紀檢部門從眾多的舉報信中發現線索,請示上級后建議對楊琨進行監控,發現其與不少民企老板往來密切,交情不淺。(新華網6月24日)
縱觀楊琨的仕途之路,走得一直很順當,成為農業銀行第一副行長后,可謂“年少得志”的楊琨處世也頗為傲慢。有媒體報道稱,在農行2010年上市前的一次全國分行行長會議的小組討論會上,楊琨在席間旁聽時,神色倨傲,即席插話時,甚至口里還嚼著口香糖。被推薦為行長后,更是春風得意,甚至得意忘形,還做著升官發財的美夢,結果不僅前途止步甚至鋃鐺入獄。
楊琨被查,緣于組織部門嚴密而謹慎的選人用人機制,為了避免帶病提拔,請紀檢部門去摸摸實底,結果順藤摸瓜,查出了楊琨的腐敗問題,不僅成功的避免了 “帶病”干部被提拔,把好了干部提拔任用關,也打落了一個“大老虎”,為反腐敗工作作出貢獻。在這次反腐工作上,組織部門確實“功不可沒”。
縱觀近年來落馬的官員,幾乎都能查出新賬又翻出老賬,有的甚至腐敗潛伏長達十幾年。這些干部早已“帶病”,但還是在政治場合如魚得水,屢被提拔,負有責任的就不只是紀委,還有組織部門,若在干部選拔任用上能全面掌握情況,嚴格把關,也不至于間接幫“帶病”干部放行。
“帶病提拔”不僅讓國家行政資本滋潤了“害蟲”,也損害了政府公信。因此,在干部選拔任用多方面把關,多加一道網,將領導干部再過濾一次,不僅能幫助及時發現和糾正干部問題,避免將小患養成大禍,也能創造出真正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干部選拔優者勝。
楊琨被查就是組織部門在干部選拔任用上多加了一道“網”,讓楊琨的“帶病提拔”之路止步,打落其的“升官發財夢”。干部選拔任用上需要這樣一道網,更需要將這道網拉得更緊、織得更密,才能把好人才關,從源頭阻止腐敗之源的流入。
作者:陳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