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頻道 > 正文

國家豈容白菜價賤賣家產的敗家子
2014-06-25 16:24:54   豫聞網   評論:0

  19日,安徽省六安市原副市長權俊良因涉嫌濫用職權致5.2億元國有資產流失、受賄360萬元在安徽宿州受審。這一案件也將當年“霍邱獎勵門”、范橋鐵礦低價轉讓背后的真相曝光于公眾面前。(人民網,2014年6月24日)

  礦產資源腐敗案件帶來的是惋惜,更多的是心痛。我們知道,鐵礦屬于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一座價值8.14億元的鐵礦,當地官員僅作價2.89億元賣掉。鐵礦能賣出如此低廉的白菜價,當真是把國家的礦產當成私人商品,可以降價打折大處理!如果真是自家的東西,肯定不會這樣隨意賤賣的。受賄360萬元與損失的5.2億元相比,差的是十萬八千里,涉事官員就真能心安理得?這樣的敗家子,國家痛恨,人民也痛恨。盡管涉事官員被繩之以法,可5.2億元的重大損失又如何能挽回,就是將涉事官員槍斃百次,也難以平眾怒。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造成國家的重大損失無法挽回,懲治貪官是必須的。但如何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才是當前要急需解決的問題。權俊良一案只是礦產領域腐敗窩案中的冰山一角。此類腐敗案件發生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權力監管的漏洞、招投標的暗箱操作問題。作為貧困縣一年的財政收入才7億元,權俊良等官員在第一次準備拿6億元招商一家民營企業時,因省委介入而被迫叫停,差點因“決策錯誤”而損失6億元。可此后柯俊良并未死心,又開始運作礦產轉讓事項,因背后有省國土廳原正廳級巡視員楊先靜撐腰,最終將價值8.14億元的礦產“拍板”決定以2.89億元白菜價轉讓了事。第一次未能得逞,如果能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堵住礦產開發相關問題的漏洞,又怎會有第二次的白菜價賤賣呢。這些腐敗案件的背后,是官商勾結的利益鏈,地下寶藏帶來的巨大誘惑,讓不少領導干部直接插手干預礦業權出讓,挖空心思、挺而走險,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筆者認為,要解決礦產領域腐敗問題,除了保持反腐的高壓態勢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和權力監管,完善行政審批流程、政務公開等體制機制建設;加強礦產能源項目審計,消減地方政府行政配置礦產資源的權力,杜絕權力過大和過于集中,真正將權力關到籠子里,壓縮權力尋租空間,加強社會公眾監督,增加權力和資源配置的公開透明度,才能有效遏制腐敗案件的發生。(英子)

  作者:蔣紅英

責任編輯:bjhtren  來自:豫聞網綜合

相關熱詞搜索:敗家子 家產 白菜

上一篇:陳央:干部提拔就要多加一道“網”
下一篇:材料找人代寫是本末倒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