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頻道 > 正文

南陽市委書記蹲點移民村 撰文稱農村也存“四風”問題
2014-04-25 08:10:33   豫聞網   評論:0

    原標題:在陳營村的一天一夜

    中共南陽市委書記穆為民

    2014年4月5日星期六

    在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的聯系點是唐河縣湖陽鎮陳營移民新村。之所以選擇移民村,是因為我一直掛念著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作出犧牲和貢獻的移民群眾,難忘16.5萬名移民拋家舍業、背井離鄉的感人場景,難忘接收地干部群眾為移民安置作出的奉獻,難忘犧牲在移民遷安一線的縣鄉干部。

    平時,我也經常到村調研,但進村多、入戶少、時間不夠充足。這次我想拿出專門的時間,靜下心、蹲下來,深入一家一戶,認認真真地“解剖個麻雀”,看看我們的鄉親生活得怎么樣?我們的工作還有哪些差距?我們的干部在為民服務上還有哪些問題?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和標準,面對面聽取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找出差距,挖出病根,特別是刨出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把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得更接地氣、更有實效,推動市縣鄉村一起轉作風、樹新風,真心為民,團結干事,把我們的移民工作做得更好,把我們的農村工作做得更好。

    4月3日到4日,我放下其他公務,帶上鋪蓋,到陳營村蹲點,一天一夜吃住在村,走街串戶,直接接觸村組干部、黨員和群眾,通過到農戶家里面對面談,在村頭樹蔭下三五成群嘮家常,召集陳營村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和鄰村支部書記座談,既接觸了鄉村干部,也接觸了移民群眾;既接觸了返鄉創業的小老板,也看了因災因病致貧農戶的生活情況;既看了村“兩委”的辦公場所,也到村小學、村衛生室實地看了兒童就學、群眾就醫情況;既了解了這個移民村現在的情況,也弄清了他們搬遷之前在淅川的生產、生活和習俗,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獲得了真實情況,提高了認識,提升了境界,引發了深深的觸動和思考。

    一、接地氣才有底氣,沉下去才有思路。我們天天談接地氣,到了基層才知道接地氣是何等重要、何等寶貴。譬如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總布局,在村一級有沒有任務?在最基層如何落實?這次到村里一看,找到了感覺。“五個文明”,樁樁件件都是具體的。過去,我們提出移民工作的目標是“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主要是指經濟建設、物質層面,現在看這個標準低了,要按照“五位一體”的要求豐富內涵、完善提升。穩得住,要靠“五個文明”共同發展才能穩得住;能發展,不僅是經濟發展,生態、文化、社會事業都要同步發展;可致富,不僅是物質富裕,群眾的精神也要富裕,生態環境也要富裕。可見,深入基層才能發現問題,到了基層才能碰撞出靈感,才能產生符合實際情況的思路和措施。

    二、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大差距,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次我去的陳營村,盡管是個移民工作做得相對較好的村,但仍讓我感到市縣鄉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也有很大的空間。我們的發展思路很好,但好思路落實不到位就會影響效果;中央的政策很好,但好政策落實不力就會喪失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通過與基層干部群眾交談,我強烈地感到,不是發展沒有需求,而是信息不對稱,需要上級搭臺;不是沒有資源,而是我們干部身未到、心未到,需要從干部作風上找問題;不是沒有政策支持,而是缺乏落實,需要解決好“降落傘”問題,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把中央的“大禮包”送到基層、送給群眾。

    我在移民創業園見到返鄉創業、領頭辦養牛場的青年農民彭環,干勁很足,也很精明,但他反映缺場地、缺金融支持、缺科學的規劃。這些問題是他個人解決不了的,這就是我們基層黨委、政府服務的內容和著力點。我當即囑托市移民局和唐河縣,要幫助他解決好規劃問題、用地問題、資金問題,并鼓勵他發展循環經濟,發展有機農業。有一個村支部書記發言時反映,他們村土地想流轉,但沒有服務平臺,找不到承包商或種植大戶,反映出我們信息服務的滯后。可見,轉變干部作風,提高服務能力,非常緊迫、非常急需,并且大有可為。

    三、群眾最大的期盼是在家門口就業,有活干、有收入、能團聚,發展仍是重要任務,實施“人才回歸全民創業”是個大戰略。這次到陳營蹲點調研,一是喜。看到了移民群眾正在融入當地,開始新的生活。二是憂。群眾想發展、門路少,有門路、空間小,有發展、鏈條短。外出打工仍是目前農民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或是因身體有病、家庭有困難而不能外出的人。農村黨員,也有一半左右在外務工。與群眾深談,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發展問題。反映村里沒企業,在家沒活干、沒收入,只得舍妻離子,遠赴外地給人打工,人力外流,人才外流,形成了“打工經濟”。聽到這種情況,我的心情沉重,感到發展的責任重大,更感到市委提出的“人才回歸全民創業”的思路是正確的,信心更加堅定了。必須將其作為南陽發展的大戰略,給予具體政策支持,創優發展環境,吸引人才回歸,帶動全民創業,把南陽的人力資源優勢“奪回來”,轉化為發展優勢。

    四、我們黨全部戰斗力的基礎在基層。無論有多少問題,只要把基層黨組織配堅強,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就不會喪失。這次調研中,我接觸了幾個村支部書記和一些基層黨員,感到我們的人民對黨有感情,我們的黨員對黨忠誠,我們的基層干部有擔當、有境界、有為民的情懷,看到了我們黨的希望。我在隨機走訪中,見到68歲的老黨員陳曙,他說打心眼里感謝黨的好政策,說黨的好傳統、好作風不能丟,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好,關鍵是要實打實。他還建議加強對年輕黨員的教育和管理,把黨的傳家寶代代傳下去。一個基層黨員的認識,多么深刻!陳營村黨支部書記陳廷江,文化程度不高,但對群眾有感情,治亂有功夫,發展有能耐,服務群眾有境界,一身正氣。他在淅川老家擔任支書時,喊出了“一把鋤頭一身汗,一個冷饃一頓飯,一天任務一天完,斬斷陳營窮根子”的口號。陳營村整體搬遷后,一度成為亂村,陳廷江舍棄在淅川年收入十多萬元的生意,遠離在淅川縣城生活的老伴兒、兒子、孫子,再度出山,到唐河移民新村任支部書記,用他的話說,就是舍不得陳營的老少爺們!這次到陳營調研,問黨員群眾,都說廷江同志公道正派、信得過。座談會上,還聽到河道村支部書記放棄當教師的高工資,回到村里當支部書記,每月只拿400元的工資。他說要做到三個“對得起”,即對得起全村黨員、對得起黨委政府、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與他們接觸,我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增強了信心,充滿了力量!

    同時,也更加感受到了基層基礎的重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省委“雙基雙治雙安”決策的正確。一個地方要發展、要穩定,關鍵是要有一個對黨忠誠,對群眾有感情、有能力、有正氣的帶頭人,有一個堅強的戰斗堡壘,有一個好的發展藍圖,有一套好的機制。基層治,則天下安。基層同志身處一線,論級不在品,論事“千條線”,責任重大,任務繁重,但待遇不高,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要倍加關心,幫助他們不斷提升素質,支持他們為民辦事,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工作環境和待遇問題。

    五、移民群眾可親可敬可愛,黨委政府有責任把移民群眾的事過去辦好、現在辦好、永遠辦好,把移民新村建成“美麗鄉村”的示范區。移民群眾為南水北調這個國家工程作出了貢獻,展示了“忠誠奉獻、大愛報國”的移民精神。更為可貴的是,他們還對黨委、政府懷有深厚的感情,理解我們,支持我們,對我們工作不到位的地方,還給予了很大的包容。各級黨委、政府,沒有理由不關心移民群眾,沒有理由不解決好移民群眾的問題,沒有理由不幫助移民群眾加快發展,過上幸福、穩定的生活。同時,移民村也具備發展得更快、更好的條件。全市89個移民村,既有遺留問題,也有發展潛力,特別是經過近幾年的努力,這些地方具有一定的思想基礎、工作基礎、硬件基礎、管理基礎。我們要繼續懷著對移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根據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按照十八大“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和十八屆三中全會“5+1”的總要求,不斷豐富發展內涵,推動發展轉型,提升發展層次,移民村完全可以發展得更快更好,做到“富而美”,在建設“美麗鄉村”中走在前列。

    六、農村也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四風”問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看得準、抓得好、群眾擁護。比如一進村,到處可見各種宣傳板,說得“高大洋”,但多數不接地氣;到處掛的都是,“多而全”,但管用的、落實的不多;便民設施都有,但用得不好。有制度不落實,就是形式主義;只安排不督導,就是官僚主義。好看不好用,既造成了浪費,也助長了不正之風,危害很大。仔細了解,發現這些問題表現在村里,根子在上面,都是上級部門不切實際的達標檢查造成的。在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都要把自己擺進去,具體學、具體查、具體改,一起學、一起查、一起改,上下聯動,轉優干部作風,加強班子建設,也為基層創優發展環境。

    七、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重大機遇,必須用好機遇,抓住關鍵,夯實執政之基。從近段活動開展情況和基層反映看,這次教育實踐活動是基層黨組織轉作風、捆隊伍、提能力的重大機遇,是夯實執政之基,推進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各級黨組織要增強機遇意識,抓住實質,抓住關鍵,認認真真地組織好、推動好。

    通過調研,我感到在堅持高、嚴、實的基礎上,三個方面必須牢牢抓住:一是抓住“學”,知行合一。學為知之先,先學而后知,然后才能知行合一。省委要求“一學三促四抓”,把“學”放在第一位,說明了“學”的重要性。作為村一級,學習要精、要簡,要增強針對性,務求實效。一些村黨支部對外出黨員,采取把學習資料寄到打工地的方法,就很負責任!二是抓住“評”,以下評上。就是群眾評黨員、黨員評支部、支部評黨委(黨組),唐河縣又創新了“三亮”,即要求每個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先亮后評,以亮促評,以評促亮,亮出形象,評出正氣,讓黨員像黨員,讓干部像干部。三是抓住“帶”,以上率下。“干部不領,水牛掉井”。“帶”要體現在領導帶頭、領導機關帶頭,以上帶下;也體現在嚴格督導、嚴格問責,切實負起領導責任。通過以上率下、嚴格督責,變“要”為“做”,讓群眾感受到干部作風的變化和活動的實效。

    八、聯系群眾如魚得水,脫離群眾如樹斷根,我們永遠不能脫離群眾。通過這次調研,感受到自身也存在著“四風”問題。過去也沒少下鄉調研,但沒像這次一樣了解得這么具體;過去對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也非常重視,但沒有像現在這么感到迫切;過去對移民群眾也是深懷感情,但沒有像現在這樣充滿敬重、敬畏。同時,過去在工作指導上,相對更多地注重城市的發展。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人民是我們的力量源泉。通過這次調研,更深切地感受到,“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必須將“三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城鄉一體,推進新型城鎮化,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共同繁榮。

    實踐證明,“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對群眾的感情”。從市委常委做起,全市各級領導干部要邁開雙腳,走向基層,走到群眾中去,長期堅持下去,在群眾的監督、幫助中,做到“三嚴三實”,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

責任編輯:lipeisheng  來自:豫聞網綜合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鄭州擬設計中原大道 含中原路鄭汴路商都路等5條路
下一篇:鄭州一季度GDP增8.7% 高出全國水平1.3個百分點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