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頻道 > 正文

河北一企業20年演繹不離不棄 被譽“最美國企”
2014-03-09 22:09:51   豫聞網   評論:0

  中新網石家莊3月9日電(陳國林 李洋)近日在河北,一家“特殊”的國企引發關注。這個20年前由職工自籌資金創辦的企業,幾乎每一步發展都靠職工“集資”,現已發展成為擁有5億多元固定資產的現代化水務企業。在全國供水企業90%以上虧損的情況下,這家企業卻連年盈利,員工連年加薪。最難得的是,在企業面臨一次次困難的時候,企業和員工總是不離不棄,在當地被譽為“最美國企”。

  這家企業叫石家莊高新區供水排水公司。中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課題組在一份調研中表示,這個企業是在“改革中誕生的新型國企”,是在突破行政管理、行業壟斷的改革創新中誕生的新生事物,其發展歷程和經驗做法,給當前國企改革留下諸多啟示。河北省委常委、省紀檢書記臧勝業,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艾文禮等先后作出批示,希望推廣這個企業的經驗。

  當記者深入企業采訪時,印象最深的是他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拋棄、不放棄”。這家公司1994年成立至今,從9個人變成426人,從沒把一名職工推向社會,20年恪守“一個都不能丟”。公司總經理林自強說,“員工招進來就是你的孩子,不能日子一緊就把孩子丟掉。是你的孩子你就得養,還要爭取撫養好。”

   面對困難:東方不亮西方亮

  38歲的李靜誼1997年到石家莊高新區供水排水公司上班,初入職的崗位是污水廠的運行工,但在1998年受“下崗潮”的沖擊,公司實行減員增效措施,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她沒了崗位,成了轉崗人員。

  李靜誼說,雖然轉崗,但每月有300元的底薪。為了安置全部轉崗人員,公司新建了純凈水廠,讓這些員工去推銷瓶裝的礦泉水。

  在推銷礦泉水的時候,李靜誼認識了一位別的單位下崗的女工,談話給她帶了很大的觸動。那位女工在交流中得知,李靜誼是轉崗人員但人事關系仍放在公司而沒有“流放”到人才市場時,很是羨慕。

  李靜誼笑著說,人事關系放在單位,就覺得有底氣,心里有依靠,自己還是有組織的人,“覺得林總這個大家長,沒有丟下我不管。”

  當看到電視劇《士兵突擊》里許三多說出那句“不拋棄、不放棄”時,李靜誼的心里熱乎乎的,林總說過的一些話猶在耳邊,“不放棄一個人,不會讓孩子沒飯吃”,“東方不亮西方亮,一方亮了有飯吃”。

   困難職工:我們知道企業盡力盡心

  1963年出生的周勝,已在該公司供職19個年頭,他沒有固定的崗位,卻屬于公司領導的“特殊關照戶”。

  周勝說,他在1995年到公司時是管道工,但隨后身體的變化不能再從事自己的崗位,“臉上的皮膚失去了溫度的調節功能,夏天的時候,臉上的溫度和氣溫是一樣的。”

  當林自強知道周勝的情況后,及時給他調整了工作崗位。周勝感慨道:“在別的單位肯定是讓你走人,石家莊絕對沒有第二家這樣的公司。跟著這樣的領導干,才會有干勁。”

  張慶和是退伍軍人,現年51歲的他已辦理了病退手續。他向記者講述了公司給他的“感動”。1996年12月25日,早上上班時,他突然感覺半個身子麻木,頭暈無力。公司立即把他送到石家莊市第一醫院,“當時公司沒有錢,領導就讓財務人員拿著空著數額的支票到醫院收費處,告知醫院說,需要多少就填多少。”

  當張慶和被診斷為頸椎嚴重錯位、椎管狹窄時,公司又托人聯系北醫三院,并派車進京。當天去北京的時候,林自強有一個重要的會議要參加,沒有一起跟去,但當張慶和手術后被送回病房睜開眼睛時,林自強、王敏學等公司的領導班子一個不落圍在身邊。當時的情景,讓他終生難忘。

  2010年對于張慶和來說,又是一次“劫難”。他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手術,由于病情反復又再次住院。按公司休病假規定,工資就會減少很多,這給他思想上造成了很大負擔,他一度想放棄治療。“沒想到公司作為特殊情況處理,給我的工資是按上班時發的。”張慶和說,當接到工會下達的文件時,感情無法用語言表達。

  “80后”劉申是一名復員軍人,2006年12月份到該公司參加工作。雖然只工作了幾個年頭,但見證了公司將職工裝在心中的一幕幕。

  劉申說,2008年下半年,面臨日益嚴重的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公司向全體員工承諾不裁員、不降薪。“公司為一些失去崗位的員工專門開設了12門專業技能課程,免費對他們進行為期一年的專業培訓,讓他們帶薪學習培訓,并設立獎學金制度。”這種新穎的方式,讓他這個“80后”很開眼。

  在交談中,劉申給記者講了一件曾讓他很“納悶”的事情。有一名員工嚴重違反了規章制度被辭退,但公司考慮到他剛離婚帶個孩子,家里還有老父親要撫養,又給他找了一個臨時工作。后來,這名員工干得非常出色,一年后又按程序轉為正式工。

  劉申告訴記者,公司的制度必須維護,但又通過其他方式讓這名員工“重生”。公司沒有像有些企業一樣,把員工推向社會,對每名員工都盡了心。

  “一個都不能丟”的底氣

  石家莊高新區總工會首任主席高志明回憶,供水排水公司是高新區最早建立工會的企業,也是第一個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企業。凡遇重大事項,比如集體合同、工資調整等,都經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高志明首先感受到了這個企業的“有難同當”,也因此克服了一個個困難走到今天。

  讓石家莊高新區總工會第二任主席王志安感動的是,這個企業每遇到資金困難時,職工們都會積極響應公司號召,幫助企業共渡難關;而當公司暫時沒錢給企業開支時,公司領導就是借錢也要按時給職工們發工資。“企業與職工關系如此融洽,這在一般企業很難做到。”

  石家莊高新區總工會現任主席于云川表示,供水排水公司是目前該區唯一的一家“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可以說在各方面都是高新區的一面旗幟。

  資料顯示,2004年至今,這個公司已經連續10年為員工加薪,平均年增長幅度達13.3%,截至2014年1月員工年均收入已突破5萬元,遠高于當地平均水平。

  公司工會主席李庚奎還透露,一般企業的“五險一金”是按政策的下限繳納,特別是困難企業,但該公司員工的工資構成、“五險一金”都是走的政策上限,從而保證了員工無論在職還是退休,收入都高于同行業普通職工水平。

  “一個都不能丟”、“工資倍增計劃”,前提是企業要盈利。作為公益性供水企業,這個公司在行業普遍虧損、又未能享受財政補貼的情況下,錢從哪里來?

  座談中,該公司副總經理侯旭升表示,就全國供水企業現狀而言,單靠供水業務實現盈利目前還不現實。該公司從成立之日起,就將目光放在了產業的上下游。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課題組也認為,該企業主動改革,大膽嘗試,將城市水務所涉及的供水、排水及污水處理等業務逐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靠嚴格管理、內部挖潛,靠多種經營、以副業養主業,克服種種困難,從而保持盈利”。(完)

責任編輯:lipeisheng  來自:豫聞網綜合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沈陽:主城區禁止毛坯房上市
下一篇:王海波:京津冀應首要解決霧霾問題 調整產業結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