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猶嘆大漢雄風。西漢,中華民族歷史中的兩個最為強盛年代之一,而古老的絲綢之路,是那個年代的先輩給與這個民族最珍貴的記憶。那是連接歐亞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的藝術長廊,而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正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如今,古老的駝鈴淹沒在遠方的沙漠與歷史的眸子深處,取而代之的是呼嘯而過的代表著現代科技產物的中國高鐵。
這條連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與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之間、全長533公里的高速鐵路是中國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條高鐵,而土耳其經濟總量在世界第十七位,是歐洲第六大經濟體,也是準歐盟國家,因此此次,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高鐵線的順利開通,對于中國高鐵“走出去”具有強烈的示范作用與重要的戰略意義。
“高鐵外交”是近年來中國外交的亮點之一,從李克強總理出訪介紹高鐵,到中泰達成“大米換高鐵”意向,中國參與英國高鐵建設,到中國、塞爾維亞、匈牙利合作建設匈塞鐵路和中國、羅馬尼亞在高鐵領域開展合作再到如今的安伊高鐵開花結果,“高鐵外交”儼然成為繼“乒乓外交”、“熊貓外交”之后中國外交與中國形象的新名片。這直接反映了中國高鐵所代表的先進生產力。高速鐵路是當代高科技的結晶,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自1999年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秦沈客運專線建成以來,中國高鐵歷經10余年的發展建設以及對既有線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國已是世界上高速鐵路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高鐵規模最大的國家。
近年來高速鐵路所取得的成就折射了當代中國強大的科技實力,而運用科技實力促進國家全面發展正是中國社會長期貫徹的發展戰略。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自主高科技技術不斷發展,中國,這個擁有偉大歷史的文明古國,才能在大踏步的在社會主義建設路上不斷前進,才能在21世紀的中國一窺那2000年前的盛世風采,而那復興夢想里,大漢雄風依稀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