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動車也可打電話提前訂餐了。昨天,記者從12306鐵路客服人員處了解到,訂餐服務由上海鐵路局推出,乘客撥12306訂餐后,乘坐動車時,乘務員會把飯菜送到座位上。(7月22日《溫州商報》)
訂餐、送餐服務在當下十分普遍,可普通的事物往往最具實用性。筆者認為,在動車“高價盒飯”屢遭病垢的環境中,鐵路推出動車訂餐服務是從制度設計上保證了旅客的選擇權,是敢于直面問題、改正問題的體現,應當點贊。
“訂”是對旅客自主選擇權的承認和尊重。出行在外,吃的舒心是旅客最關注的事請之一,經常乘動車的人最怕兩種境遇:一是到了吃飯時間,餐車常常出現排隊買餐的狀況,有時晚去了飯就賣完了;二是平價套餐供應不足,只有高價套餐可選。而現在只要事前一通電話預約,平價套餐就能送到手上,這的確是件讓人喜聞樂見的事。
對鐵路自身來說,旅客事先訂餐,有助于更精確地掌握每列車的用餐數量及餐別需求,為合理配餐提供依據,這不僅能避免配餐過量導致資源浪費,還能避免配餐不足而丟失營業額。降耗增收的同時,有的放矢地送飯到座還能減少車內人員流動,改善車廂環,提升乘坐體驗,一舉數得。
顯而易見,動車訂餐業務實際上是對“不得斷供15元以下盒飯”的一種重申、延續。然而從這種延續可以看到鐵路服務和管理理念的轉變。一是更加注重旅客本位,變“吃什么”為“想吃什么”,突出了旅客的權利;二是變被動整改為事前干預,可以預見動車訂餐服務實行后,動車配餐將日趨合理,“高價盒飯門”自然應聲匿跡。
動車訂餐是小事,但其中所蘊含的內容遠遠大于形式。小事往往最能決定公眾的判斷,所謂細節決定成敗的意義就在此。對乘客來說,鐵路部門設身處地地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這種姿態的轉變是值得期待的。我們不僅樂于看到鐵路在如何保證旅客用餐上做更多嘗試,更期待鐵路能在更好、更快發展的同時,出臺更多、更實用的惠民政策!(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