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頻道 > 正文

秦風:夜訪農家話民情,轉作風的最美注腳
2014-07-25 17:25:40   豫聞網   評論:0

  今年4月以來,衡陽縣根據農民白天農事繁忙的特點,在全縣開展以送政策、談發展、講穩定、說和諧為主要內容的“千名干部大走訪,農家夜話解難題”活動,要求每名縣級領導聯系一個縣直單位、一個鄉鎮和一個村,每年住農家不少于兩晚;縣直機關單位領導干部每月住農家不少于兩晚;鄉鎮干部每周在鄉鎮食宿不少于4天,每月住農家不少于6晚。

  為做好新形勢下服務群眾工作,湖南省衡陽縣推出“夜訪”制度,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堅守鄉鎮,收集社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代辦民生事項、指導生產技能,共商“村民大事”、共解“村民難事”。(湖南日報7月22日)

  這僅是衡陽縣專項治理縣鄉干部“走讀”的縮影。據悉,衡陽縣各級干部以“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的實際行動摒棄“走讀”思想、“走讀”行為。以“走基層”擠壓“走讀”,以“解難題”削弱“走讀”,以“辦實事”破解“走讀”,鮮明教育實踐活動的實踐方向。

  什么是“走讀干部”呢?“走讀干部”一般指那些家在城里工作在鄉里或者家在市里工作在縣里的干部。有句順口溜是這樣形容“走讀”干部的——“鄉鎮干部像候鳥,白天農民找不到,晚上全都進城了”。

  干部“走讀”現象,長期以來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因為“走讀干部”有的上班來得晚,下班溜得早,連日常工作都保證不了,為群眾辦事的時間大大減少。干部晚上回城后,鄉鎮機關人去樓空,造成了農村管理的空白。群眾晚上有事找不到干部,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更是措手不及。長此以往,人難找、事難辦,大量需要解決的問題沉積在了基層,嚴重影響了干群關系,與領導干部應有的作風格格不入。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中央提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群眾的八項規定。可以說,衡陽縣把干部“走讀”變為“走基層”,是體現作風轉變的一面鏡子。從“走讀”到“走基層”,無疑是落實八項規定,加強作風建設和樹立良好黨政形象邁出的重要一步。這一轉變雖然對“住讀”干部“不利”,群眾卻從中得到了實惠。活動以來,衡陽縣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踐行“三視三問”群眾工作法,為群眾化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將干部“走讀”變為“走基層”,從“走讀生”變成“住讀生”,讓干部們從肥沃的基層土壤、群眾智慧中汲取營養,做出成績、利于百姓,這就是踐行群眾路線,轉變作風的生動詮釋。

  姓名:秦風

責任編輯:bjhtren  來自:豫聞網綜合

相關熱詞搜索:秦風 注腳 民情

上一篇:建豪華大樓司空見慣,遮遮掩掩又是為哪般?
下一篇:動車訂餐內容大于形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