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告別夏季的炎熱,學生們即將整裝出發進入新的學期,教師們也將迎來全國第31個教師節,但面對一個嶄新的學期,老師和學生們卻又將陷入往昔的高壓循環模式中。正如近日,一部關于中英教育體制實踐PK的紀錄片在視頻網站風靡,引發公眾對我國教育的強烈關注,對課堂教學的探討也更加深入——無論以“學生為中心”,還是以“教師為主導”,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教育”?如何能讓老師和學生合理減負?也是擺在教育參與者和決策層面前不能回避的課題。
如今,在“互聯網+教育”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思考搭載現代科技為老師提供強有力的教學幫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習變的有效而有趣,真正實現教師“育人”職能。一批如華漁“智慧課堂”類產品紛紛進入K12校園,并借助互聯網技術為現代K12課堂注入活力,這類產品能為老師和學生的教與學帶來怎樣的改變?
以網龍華漁教育面向K12領域的“智慧課堂”為例,智慧課堂的解決方案由101同學派、移動充電車、超短焦投影儀等硬件產品,及教育云平臺、互動課堂系統等眾多優質軟件資源組成。老師通過這一解決方案,可以實現人性化的課件制作,智能化的課時管理,大量優秀課件資源可以通過平臺共享,大幅度降低備課難度,同時教師可自由選擇課件微粒,組成自己的課件,既節省時間,又提高課件質量,幫助教師工作“減負”。讓老師可以真正擺脫“知識搬運工”的角色,回歸到“授業解惑”和“教學相長”的教育本質。
同時,智慧課堂還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習習慣。課前,老師可以向學生布置預習作業,學生可以在線上完成,客觀題完成后即可查看作業反饋,老師可以根據作業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計劃;課中,通過老師詳解和隨堂練習加深知識點學習;課后,學生可以通過課后習題鞏固知識點掌握,通過智慧課堂硬件將其在課堂上所有的學習數據,包括試題完成情況、獲得獎勵情況都會自動傳輸到云平臺。
事實上,智慧課堂的出現,不僅是“互聯網+”時代結合科學技術為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更是實現教育資源均衡的一架無形橋梁。前不久,華漁向貴州省福泉市宏福實驗學校和福泉市第二小學捐贈了智慧課堂產品,并希望以此改善福泉市試驗學校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助力區域教育均衡發展。與此同時,華漁在面向K12的應用上不僅有智慧課堂,還有諸如音樂教室、智慧閱覽室、人人通等平臺,從場景化的角度提供了軟、硬件和云端的綜合型方案,更好地幫助老師對學生“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學習樂趣。
縱觀我們即將走過的31個教師節,教育的實際情況也許無法快速從根本上起到改善,但“智慧課堂”類輔助手段的出現,也許能從幫助教育參與者們減負開始,逐步起到一些變化的作用。期待更多像華漁這樣擁有深厚技術背景的企業,能不斷加強與學校間的合作,幫助學校開展智慧學習實驗教學的研究,為中式教育帶來活力。正如有媒體報道過網龍網絡公司副董事長、華漁教育科技CEO梁念堅博士所倡導的,企業和學校可以達成更多共識和合作,更多的學校參與到整體的進程中來,讓“智慧課堂”類輔助手段能切實有效的幫助師生擺脫繁重的課業壓力,并真正實現為教師“減負”,讓學生“樂學”。